close
在上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人員課程時,最常聽到的就是目前最新的108課綱
簡單來說,就是培養下一代「觀察、紀錄、分享及表達」
而最重要的觀念,皆來自於生活經驗。
簡單來說,就是培養下一代「觀察、紀錄、分享及表達」
而最重要的觀念,皆來自於生活經驗。
孩子的學習重點,已經不是老師單方面的講課,
看了天下雜誌裡,對於108課綱的定義非常簡單明暸,往「素養」前進。
素養除了音樂、文化素養,個人素養以外
更強調的是『知識、能力與態度』,舉例來說
➡️知道如何游泳是知識
➡️游得好是能力
➡️養成習慣維持健康是態度
我很喜歡它給的定義,簡單易懂又能省思
在我還是九年一貫的年代,都是老師上自己的課,我們聽我們的。
當老師問:有沒有什麼問題?
也很少人舉手發問,頂多就是漏聽什麼,再請老師補說一次
真的很可惜,當時學生也沒有涉略這等觀念,
身邊也沒有師長帶領我們,誘發我們思考。
-
在上到自然科學領域作業指導一課時,我很喜歡老師所提出的觀念及想法
一、給孩子『框架還是鷹架』
鷹架:應該給學習者一個範本,解釋可以怎麼做,並帶領「還能怎麼做」。
框架:限制學習者,你只能這麼做。
二、科學家般閱讀:
-具懷疑與批判的精神
-審慎資料的來源及可靠性
-重視邏輯結構與推理過程
-講究證據與結論之間的關係
-思考另類解釋的可能性
三、對於閱讀文本,可以採用哪些策略方式
-活化或提供背景知識
-反問自己或對作者提問
-常識推論或預測
-將文本圖像化或視覺化
四、小朋友需能提取關鍵字
-
以上,直到我上大學,修到一門課名『媒體識讀』
老師所提到的觀念與科學家般閱讀的觀念很像
簡單來說,就是去「質疑」媒體所提供的消息來源,
查證並推理事實的真相,並思考有無其他可能性。
雖然兩門課可說天差地遠,但觀念都是相通的,相信也可以套用在每堂課、甚至人事物。
以上,直到我上大學,修到一門課名『媒體識讀』
老師所提到的觀念與科學家般閱讀的觀念很像
簡單來說,就是去「質疑」媒體所提供的消息來源,
查證並推理事實的真相,並思考有無其他可能性。
雖然兩門課可說天差地遠,但觀念都是相通的,相信也可以套用在每堂課、甚至人事物。
針對第四點,突然喚起我的高中的記憶-我的歷史老師。
我不知道其他歷史老師是怎麼說課,
但我們的歷史老師『完全不使用歷史課本』
而是準備挖了一堆空格的自製講義,在講歷史(故事)的過程中
我們必須非常專心聽老師上課,聽到關鍵字,把空格答案填上去
有時候每個人寫的答案都不一樣,下課時大家還會聚集詢問剛剛老師上課的內容
對於沒在聽課的人應該很厭惡老師這種做法
但我非常喜歡,主要是當我能跟上老師速度,提升到一字不漏的完勝空格
那種成就感是無法言喻。
高中畢業後,那些歷史講義我仍留著,一方面是盼著有一天能否用到
另一方面是,捨不得當時聽課完勝格子的成就感。
對於108課綱,我非常期待。
透過課程每位老師的分享,對於要教我的學生什麼課程而感到躍躍欲試
接下來也會持續分享我在課程所上的內容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